張超英:孵化器的強國夢
發布時間:2017-07-15 23:28:00來源:作者:
張超英,1951年出生,研究員。曾任國家科委工業局(司)綜合處副處長、國家科委火炬辦副處長,國家科委火炬中心高新區管理處首任處長,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科技部中國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
1989年10月,張超英放棄了留在美國的機會,帶著強國夢從美國匆匆歸來,到當時國家科委設在工業司的火炬計劃辦公室報到了。辦公室的正式編制只有3個人,張秉福是處長兼火炬辦副主任,張超英是副處長,還有尉遲堅及四五位借調的同志。1991年6月,他按照組織安排離開國家科委工業司,來到科技部火炬中心任高新區管理處第一任處長,一干就是10年。
談到孵化器,這位當年相關政策的制定者、實施的推動者有著濃濃的感情、深刻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殷切希望。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對于國外科學園區和企業孵化器的研究已經趨于成熟。1990年,我們在廣州舉辦了第一屆孵化器培訓班,戲稱”黃埔一期”。當時,出席培訓班的已經建立和籌備建立的企業孵化器僅10余家,記得有武漢、南京、廣州、上海、成都、重慶、天津、北京、西安、蘇州等。當時,企業孵化是專業性很強的新名詞,社會上只知道孵小雞,還真有人打電話到我的辦公室,問孵化器多少錢一臺?
在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是國際上的成熟經驗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孵化器在發展的過程中充滿了勃勃生機和無窮活力。絕大多數的孵化器主任都是生龍活虎、神采奕奕、充滿著智慧與魅力的。在我們的工作中討論最多的,和在實踐中探討最多的,是孵化器的建設與發展。處里面的全體同仁,特別是唐鳳泉、羅暉和李楠林,包括借來的同仁,都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創業中心專業委員會是應孵化器主任們的強烈要求建立起來的,成為孵化器經驗交流和思想火花碰撞的平臺。每次的年會都是全國企業孵化器的盛典,新的經驗和點子層出不窮。
企業孵化器是歐美發達國家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而推出的一種有效方式。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市場經濟才剛剛起步,因而我們采取了有別于他國的有效舉措,得以保證孵化器的初創成功和健康發展。
一是堅持依靠地方政府興辦各種類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地方政府有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積極性,而且手里有資源。由于當時孵化器沒有國家的扶持政策,投資又比較高,還需要長期的扶持發展,只有地方政府能夠做到這一點。由于地方政府有這樣的積極性,由他們出錢出政策,國家給予適當的補貼,這件事就辦起來了。尤其是依托國家高新區的政策扶持,使孵化器的發展得益非淺。
二是認識孵化器的性質。在創辦初期,企業孵化器的性質定位一直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營利性機構,還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為企業有效服務的公益性機構,關系到孵化器的生存與發展。在國際上這兩種類型的孵化器都有。根據中國的國情我們最終選擇了后者,使孵化器的發展避開了最初的陷阱。
三是嚴格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建設標準。隨著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應該為企業提供哪些基礎性的硬件和軟件服務提上了日程,因而國家級的孵化器認定標準應運而生。標準中明確規定孵化器要擁有一定規模的實體建筑,做到手中有房,孵化有窩兒,使孵化器腳踏實地,實力大增。標準中還規定了應該為企業提供的基礎性服務,入孵企業和畢業企業的標準等,使孵化器的建設與發展有章可循,有標準可依。
四是落實匹配扶持。在我國孵化器發展的初期,國家有一定量的扶持資金,但數量有限,經常捉襟見肘。隨著孵化器數量的增加和地方經濟實力的增長,適時采取了匹配扶持的辦法,以1:2或1:3的方式為孵化器爭取到更多的發展資金。
五是因勢利導,以多種方式推動企業孵化器的多樣化發展。在辦好綜合性企業孵化器的基礎上,推動了專業孵化器的發展,使在孵企業和孵化服務的質量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聯合有關部門大力推動大學科技園和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等特定孵化對象孵化器的發展,大大提升了企業孵化的廣度和深度。在聯合國專家拉卡卡先生的直接指導下,國際企業孵化器也在中國誕生了。這個旨在與國際上孵化器接軌的大膽嘗試,為中國孵化器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最好的一批孵化器為此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不懈的努力。國有企業孵化器也成為中國的一大特色。利用國有企業的多余廠房和閑置資金設備進行企業孵化,應該是一項不錯的選擇。當然了,還有博士創業園、院士創業園、外資在華創辦的孵化器和婦女創業孵化器等紛紛在各地涌現。總之,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多樣化發展呈現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六是政府和民間、國內和國外的雙輪驅動方式為中國孵化器事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未能成立著實是一大遺憾。多年以來,創業中心專業委員會代行了它的職能,使孵化器之間的相互促進不僅僅停留在經驗交流和現場參觀,而是上升到同行專家的現場診斷和指導上。聽取專家意見的不僅僅有孵化器的同行而且有省市一級的主管領導,使其效果甚佳。這說明我國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已經初步具備了自我更新和升級能力。每年都有我國企業孵化器參加的國際企業孵化器年會是接觸國際同行的最佳場合。每年不斷地各種場合的與國際同行的交流使孵化器同仁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職業認知能力,他們已經開始并且能夠與國際同行一比高下了。
眾所周知,從科研發展到產業一般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和商業化發展等環節。按照中國的現實,前兩個環節提升到世界先進水平還需要多年的積累和幾代人的持續努力。而企業孵化基本覆蓋了開發研究和商業化發展這兩個環節,恰恰是中國的比較優勢所在。經過30年的努力發展,特別是近兩年來如火如荼開展的“雙創”活動,中國已經跨入世界孵化器大國行列。如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企業孵化的質量和水平,特別是注重提升國際企業孵化的能力,就可以使我們企業孵化器的觸角伸向國際科技成果市場,吸收世界上最新最好的科技成果到中國進行孵化。試想,我們有孵化資金的優勢,有企業孵化設施和孵化經驗的優勢,有新技術、新產品的潛在市場優勢,只要我們認真地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大膽嘗試對國際企業進行孵化,在不遠的將來國際企業孵化強國的構想就會變成現實。在我們成為國際企業孵化強國的時候,在世界上最新最好的科技成果紛紛來到中國進行孵化的時候,我們距離世界科技強國難道還會很遠嗎?!
中華民族的命運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吳貽康:30年孵化器淵源,國際化的推動者 下一篇:最后一頁